未来学大会

科幻片以色列/德国/波兰/卢森堡/比利时/法国2013

主演:罗宾·怀特,哈威·凯特尔,乔恩·哈姆,保罗·吉亚玛提,柯蒂·斯密特-麦菲,丹尼·赫斯顿,萨米·盖尔,迈克尔·斯塔尔·大卫,迈克尔·兰德斯,莎拉·夏希,埃德·科尔宾,克里斯托弗·B·邓肯,埃文费兰特,弗兰西丝·费舍

导演:阿里·福尔曼

播放地址

 剧照

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2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3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4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5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6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3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4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5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6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7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8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9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10

详细剧情

曾经名噪一时的女明星罗宾·怀特(罗宾·怀特RobinWright饰)早已过气,45岁的她因为执拗和任性毁掉的很多机会,也让公司老板杰夫(丹尼·赫斯顿DannyHuston饰)渐渐失去了耐心...

 长篇影评

 1 ) 一路对归宿的追寻

看《未来学大会》,让人非常感动。却又说不出里面的什么内容让我感动。好像就在那里,却又触摸不到。就像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总在找一个归宿,我们的归宿是什么呢,我们能感觉到,却又说不出它的具体内容。它好像不远,也不复杂,更不是遥不可及。它仿佛就在那,触手可及,却怎么也抓不到,等不来。想要的归宿感是什么呢,何时才能得到呢,年轻的时候,感觉就在不久的未来,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我能感觉到,却总又描绘不清,有钱,自由自在,不是怎样,总感觉词不达意。让我想起十几岁的时候,向往自由,自由又是什么呢?那时候想,看电视想看到几点看到几点,不用受家长老师的管制,长大就好了。长大了呢,似乎是有了那时向往的自由,但似乎又并没有自由。看似更美好的未来又向我招走,我走呀走呀,却越走越困惑。曾经的向往的美好归宿似乎不远了,似乎再走那么几步就可以到达。那应该是人生最惬意的时候,那应该是一种故乡般的感觉的地方。但一路走啊走,越走越迷茫。曾经向往的归宿,虽然说不清楚,但在脑海中是那么清晰,而现在却越来越模糊,眼前的路也越来越看不清楚。年纪慢慢大了,开始回头看了,虽然我还算不上年纪老,但回头看的时候,却也能体会到那份心情,我们是否越来越爱回忆了,是不是因为不敢期待未来了。能想像得到,一个上年纪的人眼中一生的归宿,不是在未来,而是在过去。像歌中唱的“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还没有来得及体会年轻就老了”,回忆中不管曾经是多么得辛苦或者那时多么期待未来。但回忆中的时光就是自己一生的归宿。自己还是孩子时,和父母一起去游乐场,和父母一起欢笑游戏。在自己年轻的时候,看着眼前“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可爱而天真的孩子,那就是要想的归宿。你想要的归宿到底在哪,到底是什么样的,到底是什么时候。我不知道,我说不清,我只能感觉到它。它似乎永远只能存在于未来的憧憬与回忆中。永远是那么美好,让人有一种回到故乡的放松感,让人幸福得会心地露出微笑,却又带着淡淡的伤感。

说回电影吧,以法国为代表的欧州动画片,艺术性就是要比美国动画片高。片中的女主角也便是这样。他一直在寻找归宿,归宿到底是什么?年轻时有名气又美丽,中年时与孩子们的快乐时光,还是老年时轻松的时光。是事业,是亲情,还是爱情。对年轻时风光与美貌的留恋与追忆,年老时对孩子们的牵挂与追忆。一路走来,一直在寻找归宿感,却一直未找到。一生都在不停地转换着角色,奔波。片中女主角最后找到了归宿,在虚幻的世界里,终于和自己牵挂已久的孩子相逢,而自己的孩子也实现了一生的梦想,一切美好而惬意。其实,片子也很好了诠释了我们一直寻找的归宿,它让我们迷茫,想要追求,却不知往哪走,甚至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年轻,事业,和孩子的美好时光,还是退休后的安逸生活?未来永远是迷茫,而美好的东西永远是在回忆中的,片中女主角出场时已是中年,曾经风光,年轻,漂亮,万人迷。那只是追忆,女主角似乎怀念那时光,但曾经是女主角主动放弃了那样的生活。在扫描的时候,她的经济人在讲过去的故事的时候,也是回忆,从经济人自己的角度来回忆,过往,美好,留恋,让人笑,又让人哭。我们到底是已经错过了归宿,还是它还在前方?再之后,影片这转,二十年后,女主角也是六旬的老妇,在动画的世界里,继续是对归宿的寻找,到底是什么呢,上年纪的她,自然是对儿女的牵挂,特别是对失聪失明的儿子的牵挂。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寻找。于其说她在寻找她的儿子,更不如说,她是在寻找归宿感。这世上,他还有亲人吗?他没有老公,片中也没有介绍她有父母,她的儿子与女儿是她世上唯一的亲人,特别是失聪失明的儿子,更让她的牵挂与依靠。想想一个老人,无亲无靠,这时,她的孩子就是她的归宿。片中活在虚幻世界的人虽然现实中都是很苦的,但精神世界里却非常快乐幸福。也这说明了,我们一直寻找的归宿,只存在于精神世界里,现实是另一样的。而片尾女主角终于找到了归宿感,也是在精神世界里,特别是他走马灯式了在精神世界里回忆了一生,一切似乎都非常得美好。一直牵挂的儿子不但长大了,而且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而且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他们又回到了曾经的家。一切那么得美好,虽然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美好。但心中反倒充满了莫名的伤感,当她轻声地喊出一声亚伦的时候,眼中早已是热泪盈眶。虽然我不明白我到底在伤心什么,到底在感动什么。我说不出来。或许是对人生的无奈。

 2 ) 如梦幻,亦如泡影

标题是我突然想起来《大佛普拉斯》的片尾曲。顺便吐槽一下以色列电影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全程英语、全部在美国拍的。


虽然The Congress的片名翻译成了《未来学大会》,不过是一部妥妥的反乌托邦了。

第一次看以色列电影,女主看着面熟,结果电影就抖出来她是《阿甘正传》中的珍妮,只是岁月留下了痕迹,也算是和女主演艺生涯的对照吧。

前半部分演员表演,后半部分变为动画的奇幻世界,再短暂拉回现实,最后复归奇幻。这样在真人演员拍摄、平面风格动画来回之间穿插(反复横跳)的风格,是电影的一种大胆尝试。前半部分讲述女主Robin Right早已过气,面对miramout影业(对,就是用来黑派拉蒙的)要求将她扫描、数字化的要求,她一开始拒绝。因为这样作为一名演员,能够演什么、怎么演的选择权就丧失。之后,因为她儿子Aaron,一个痴迷于飞行器和放风筝的骚年,病情不断恶化,她最终妥协,前往麦拉蒙扫描。这里迎来了前半段的一个小高潮——

女主站在由闪光灯和相机包围的半球形框架,身穿一件,呃,秋衣,开始扫描各种情绪的外在体现。听着她的经纪人讲述,她从微笑到开怀大笑,到慕然、最后大哭。这一系列情绪的变化,完全是因为经纪人的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娓娓道来,不愧是体察人心的行家啊。每次的情绪变化,360°笼罩的闪关灯便会如亿万之眼眸眨动一般,泛着光茫。这是演员的一个囚笼,又通向某种意义上的解放——从此之后,实体的演员这一职业消亡了,代之以永葆青春的数字化的演员。演员不需要再用心地投入表演、创作作品中去了,而是由动画师来构建人物的模型,演员本人躺着数钱就可以了。

如果这还是触手可及的未来,影片后半段开始切换成动画风格。

女主开着2013年的跑车,前往阿拉巴马参加麦拉蒙的未来学大会。吸入一安甑的液体,从后面看应该是致幻剂之后,世界随之变成五彩缤纷、奇幻瑰丽的平面化动画——高速公路变成蜿蜒的彩虹,两侧的原野成了起伏翻滚的海洋,长鲸从一侧跃起飞过头顶到另一侧入水,女主的跑车也变成了驰骋的摩托艇。未来学大会中发生的种种事情,导致了女主和动画师迪兰初次相遇。动画师在二十年内一直负责用数字化的怀特创作电影,他要揣摩演员的一颦一笑,久而久之,虽素昧平生却爱上了女主怀特。后来,反对麦拉蒙推出大规模致幻剂使用的反对派冲突中,女主吸入过量而无法治疗,而不得不速冻二十年。

二十年后,女主苏醒,只有迪兰来到她身旁。这个世界已经全面的数字化,不再局限于阿拉巴马。人们通过不同的安甑药剂能成为自己想要的任何人,纽约大都会的摩天大楼顶上开着硕大的花朵,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有耶稣、有观世音也有维纳斯,人们终于选择了全面拥抱致幻剂。迪兰带怀特重新认知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帮助她找回儿子的感觉,同时也一诉衷肠,于是他们相爱了。他们吸入药水,胳膊巨大化成了翅膀,飞往夕阳下的原野,他们水乳交融、繁华簇拥。

但女主想要找到儿子,不知道儿子是否也进入了这个迷幻剂构成的天堂。迪兰虽然痛苦,但用了四十年的等待换来的爱人面前,他奉上了走出这个世界的唯一办法——一颗胶囊。在女主选择吞下前,他让女主答应他,永远不要去寻找现实中的他。他们一别,便是永诀。女主不能通过再吸入安甑的方式重新找到迪兰。人们吸入想要的形象的药剂、对外释放信息素,让其他人看到他想要成为的样子,所以每次的形象都是对潜意识的重新投射。进入了这个迷幻的世界,就再也找不到现实中的人

女主吞下胶囊醒来,发现真实的世界中所有人衣衫褴褛、目光呆滞,全都沉浸在迷幻剂的作用中。这样的景象触目惊心。她找到了当年的医生,却得知了儿子在六个月前去了那个迷幻世界。她意识到,从此再也找不到儿子了。Aaron在那个世界里不再有失明和失聪,而是以自己想要的样子活着。她选择回到迷幻世界中去,变成自己的儿子,度过儿子的一生。最后电影在动画版的Aaron放着风筝、回头远望中结束。和前半部分开头何其相似,也是影片回归亲情基调。不论现实还是虚幻,女主都惦念着儿子。

影片中有很多不明了的地方,不过我重点想讨论的是这部电影的意义。对于一个全民嗑药、全民幻想的未来图景,对于我明显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我说这是一部反乌托邦。不同于黑客帝国里,每个人生活在母体安排的世界中,这个幻想的世界里,人们仍然在和”真的人“交互,只是每个人都将以自己幻想中的方式呈现在其他人面前。娱乐主义可能带来演员的数字化、私人定制化,每个人都能根据喜好定制自己想要的演员、想要的演出,乃至自己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生活和演出的界限无线模糊。人们会为了沉溺在美好的幻想中而放弃“真实”生活吗?

 3 ) 探索真相的可能性

【未来学大会】罗宾主演(阿甘正传中的Janny)豆瓣评分7.6,我会给更高的分数。我们一直想要探索人生的真相,却常常自我麻痹。慢慢的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离开万能幻觉世界是需要勇气的,同样,离开现实太久,我们会与本来的自己失去联系,无法回到现实,即使找到,也是幻想出的现实。究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已经不具备分辨的能力,我们的遭遇,遇到的人事物,也是依照自己的喜好不断的加工,以主观世界幻想,成为我们自己的故事,也就是我们的人生。可能我有点投射了,整部电影看得我很压抑,但同样也说明这是一部好电影。压抑来自于电影最后仍是在主角的梦境中,也就映射为人生有些东西终究无法探究真相的绝望感,可能也有能理解主角选择的无奈让我能感知我们身上有同样的东西。又似在胡言乱语,写了这么多有兴致看完的朋友,也真的感谢你~anyway,电影不错,喜欢想点东西的人会喜欢看。

 4 ) 《未来学大会》女主如何回到现实世界?那颗解药,摧毁剂是什么?

女主问医生是否还能回到之前来的地方,也就是曾经救过自己的男主那里,可是医生这样回答↓↓↓

医生的意思是说那都是她想象出来的,可是这里有个疑问,那就是曾经救过她的那个男人也是她想象出来的吗?

影片没有直接说明,而剧本也说的实在是有些棱模两可,医生说“地方”是想象出来的,可是没有说“人物”是不是想象出来的。

由于剧情最后,女主没有再去见那个男主,那么我们先假设“人物”也是想象出来的,那么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就是既然男主也是想象出来的,那么那个让她回到现实世界的“摧毁剂”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回顾下当时的对话↓↓↓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看到,女主之所以能回到现实世界,是因为男主给了她那粒药丸。

如果说,这里面的男主也是想象的,那么想象中的药丸可以发挥效用吗?

所以我认为这里的男主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她为什么不能再找到男主呢?我认为是一种哲学文化影响了导演和编剧的想法,就像日本的“物衰”文化,反正就是一种衰,就是要让她倒霉。

所以这就是答案,女主靠男主回到了现实世界,可是因为导演不高兴,就给女主安排了这样一个绝望,醒来后更加绝望的梦境。

 5 ) 去爱、去犯错、去痛彻心扉的活着

说实话,这是一部神作 起码对我来说是的 这部电影,我断断续续看了三天

真人出演的前半部分我就不赘述了,描写了一个倔强的女主罗宾,她一生都在自己的欲望、对儿子愧疚的爱、以渺小的自己与科技革命大潮抗争。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我就从难理解的后半部分说起吧

时光飞逝,一转眼20年过去了,时间来到了2033年,当初约定的合约今天就是到期的日子了,虚拟角色罗宾已经成了万人追捧的超级明星。

而罗宾的本尊这时正开着一辆老爷车,飞驰在一望无际的沙漠公路上,这次罗宾是要去参加未来学大会。毫无预兆,后视镜中的罗宾突然变成了卡通形象,周边也慢慢变成了奇幻绚丽而又怪诞神奇的动画世界。

2033年的今天 在未来学大会上,麦拉蒙公司要发布一个更激进的感官产品——幻影剂

让电影成为没有边界的感官刺激,所有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幻想来构建一个世界,在幻想与现实交织的世界里,罗宾如约来到了麦拉蒙公司的巨型酒店。

表面上麦拉蒙公司以最高规格接待了罗宾,但这其实是麦拉蒙公司老板艾伦蓄谋已久的续约要挟

在酒店的饮用水中,公司老板艾伦给罗宾掺入了超大剂量的幻影剂

罗宾在幻影剂的影响下产生了更强的幻觉,在药剂的巨大刺激下,艾伦进入了更深的第二层幻觉梦境。幻影剂所形成的所有幻觉,都是现实中大脑的真实意识的反射。

在更深层的梦境中,艾伦残存的信念仍然在抗争着,她在第二层梦境中登上了阔别已久的舞台,唱着一首《我将保持沉默》的歌曲,这当然严重违反了合约的条款。

象征着现实阻力的警察以麦拉蒙老板的形象出现,拿着黑帮的标志性武器汤姆逊机枪冲上舞台,强行逮捕了罗宾。这段二层梦境象征着罗宾终究敌不过现实的胁迫

从二层梦境中醒来,艾伦来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麦拉蒙老板艾伦的办公室。这次艾伦要和罗宾签一份新的合约,新合约中艾伦将与众多虚拟角色一样,成为全新的感官傀儡。

艾伦一语道破了罗宾矛盾的心里,虽然真实的罗宾被虚拟角色取代了。消失了20年的罗宾骨子里仍然是个充满表现欲的演员,她渴求被关注,渴求被爱。

即便在台上演出的只是她的傀儡,即便她极力反抗科技大潮的冲击,终究也敌不过自己被爱的欲望。 她20年前就在矛盾中接受了合约,20年后的今天仍然会因为这被爱的欲望接受这个新合约

盛大的“幻影剂”发布会现场,罗宾作为麦拉蒙感官革命的特邀嘉宾上台演讲,罗宾并没有顺从的大肆夸耀“幻影剂”的巨大成功,而是大肆抨击了麦拉蒙娱乐至死的理念,谴责他们没有将科技运用到治愈病症中去造福人类。而是让所有人沉迷在虚幻的幻想中。

在“自由意志反抗军”组织的混乱中一位陌生男人把罗宾带到了安全的庇护所,他一直把罗宾看作自己的梦中女神,迪伦知道罗宾摄入了过量的“幻影剂”,如果在第一层幻境中昏睡过去,就会无法分清真实与虚幻。陷入不可逆的幻想世界。

可是在药物的强烈影响下,罗宾还是昏睡了过去。

她跌入了多层梦境

影片在这里是无缝衔接的,让观众在这里也同主角一起陷入了现实与幻想的混乱中。 这里致敬了弗洛伊德 的多层梦境理论。 罗宾每次在梦中醒来,都意味着进入了更深层的梦境

第二层梦境

象征着罗宾与麦拉蒙的抗争,和对儿子愧疚的爱,梦中罗宾被麦拉蒙强行带走,成为了麦拉蒙的复制品还出现了象征儿子小飞的红色风筝。

第三层梦境

象征着罗宾渴望被爱的欲望,迪伦在梦中对她深情表白,罗宾也第一次对眼前华丽的虚幻产生了质疑。

第四层梦境

象征着罗宾在幻想中痛苦的挣扎,在身穿德军盖世太保制服的士兵押送下。集中营中的罗宾乞求对方杀了自己,给自己一个痛快的了结

第五层梦境

(注意这里仍然是动画风格,说明主角仍然在致幻剂的影响下)

我推测,类似陷入昏迷的病人,在病房中听到了耳边医生的诊断,只言片语进入了梦境。 由于罕见的深度迷幻剂感染多次自杀,2033年的技术无法唤醒,医院使用液氮技术冷冻,让罗宾进入了长达20年的“冬眠”,等待未来技术进步后治愈的可能性。

在冬眠中罗宾进入了第六层梦境

她对儿子深深的挂念,化作了一片冰原上放着红色风筝。由于“冬眠”的彻骨寒冷,抱着儿子在冰面上快乐滑行的罗宾,身后留下了一道道带血的脚印。

现实世界的时间来到了2053年

罗宾在电视新闻的声音中醒来。这里的画风仍然是动画风格,说明罗宾虽然在“冬眠”中被唤醒, 但只是回到了基础幻境,仍然没有摆脱“幻影剂”的影响。

等了20年,仍然爱慕着她的迪伦守候着她。带领她理解这个新的世界,致幻剂使用范围已扩大至全球

99%的人类都在活在幻觉构建的世界中。这个世界光怪陆离、无限美好,没有痛苦、没有战争、没有强者和弱者。人类彻底释放了自己的想象力,在想象力的世界中成为了近乎神一样的存在

罗宾怀着对儿子的思念。和迪伦一起翱翔在这个世界的万里晴空中,又一次出现象征着自由的红色风筝它与象征着科技的钢铁巨兽再一次碰撞

一片火光中,伴随着<FOREVER YOUNG>的歌声。渴望被爱的罗宾和迷恋着她的迪伦。 终于修成正果,在真情催出的花朵中,疯狂的为爱鼓掌,这一段画面美的令人窒息

迪伦竭力渲染着这个世界的美好。想要罗宾留下来,罗宾骨子里的倔强仍在坚持着。 她仍坚信儿子小飞仍然在真实的世界等着她

面对真情的恋人。罗宾还是坚定的服下了最后一颗解毒剂。 人群华丽的外表渐渐幻灭,罗宾回到了真实的物质世界。

穿过目光呆滞的人群。罗宾找到了儿子当年的主治医生巴克,已是白发白须的巴克告诉罗宾,他一直照顾着小飞。失去所有感官能力的小飞,坚持等了罗宾19年。在19年的漫长等待中,小飞不忍看到巴克为了照顾自己一天天老去。终于在动摇中崩溃了,仅仅在半年前服下了“幻影剂”去往了精神世界。

就像沙砾被扔进大海,在那个幻想的世界中,他已经淹没在了人海中,他可能变成任何人的样子,谁也找不到他了,命运又一次与罗宾擦肩而过。

万念俱灰的罗宾再一次服下了“幻影剂”,她选择化身儿子的模样 在子宫中听着心跳 在妈妈的胸膛上宁静的睡去 在襁褓中看着辉煌的过去 在湛蓝的天空下

她 终于活成了 自己想要的样子

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 究竟是你梦到了蝴蝶 还是蝴蝶梦到了你?

也许这一切 仅仅是一部虚拟角色出演的电影 也许 那个真实的罗宾 早在被扫描之后就已经不在了 去、去犯错撕心裂肺的思念 去痛彻心扉的活着

即便 你只是一个 没有灵魂的 傀儡

 6 ) 混乱变成唯一真实

人是最有活力的因素,也是最不可控、极难捉摸的生物。对于一个经纪公司而言,经济高效的方式,就是保存演员的电子生物特征,创造一个虚拟的人物,存在电脑的黑匣子中,它不会罢工、闹情绪,永远忠于公司,就像豢养一个美妙的电子宠物。《未来学大会》描绘的就是这样的世界,罗宾怀特无需辛苦工作,以微小的代价,就可获取电子演员的片酬,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照顾家人,而公司也即刻拥有了一个不会任性毁约的“著名女演员”。电影给了一个充满悬疑的开头。

世界是如此便利,大家都给自己贴上了“懒人”的标签。博主安利酒精棉片,100片的价格只是区区几块钱,就可以综合一整瓶酒精喷雾和一块需要永葆洁净的眼镜布的优势。塑料饭盒远比瓷碗轻便,特别是装上米饭和菜之后,还省去了后续沾着洗洁精、洗洗刷刷,作为社恐在水池旁与同事尴尬寒暄的烦恼。出席一次舞蹈课,需要换上灰色运动裤、速干衣,提早吃晚饭,坐公交再走路,站在不熟的人群中,忍受着互相打量的目光,回到家要洗澡、洗头发,许久不运动的肌肉会酸痛一周,还不如窝在沙发上,安安稳稳地做个“土豆”。在网页上浏览豆瓣,在小程序里点开微博,手指的刷新乐趣骤降,草草翻看,合上,与此同时关闭的还有不断追寻新奇、“上瘾”的大脑体验区。

现代人类的终极追问,不再是远古的:“我是谁?”,而是“如何更便捷?更有趣?”一瓶充满魔力的安瓿,开启幻想世界。掰碎瓶盖,在鼻底一嗅,眨眼就转换成任何想成为的人物、生物,以前的体验是单一维度的五感,现在是整个身体的革新,达到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的境界。这也是虚拟穿戴设备的终极目标。而这些场景在《未来学大会》的描述中,不再需要负载厚重的头盔、身体设备,一瓶化学药剂就可以搞定。

信息流在头脑中开飞船,横冲直撞,每一刻都有新的欲望和想法在实验室中诞生,微电流驮着快乐和悲伤,努力拉动面部肌肉。身体真像个累赘,随着年纪增大,法令纹沟壑纵横,手部肌肤浮起老年斑,耳朵塞进“棉花”,脆弱的血管塌缩,安装支架,死亡的底色迫近。

所以电影最后,罗宾怀特从动画封锁区逃出来,回到现实世界里,看到的人,尺寸都不对吧。如果按照现在的状况延伸,人可能会变成有趣的样子,头脑硕大,像个即将爆炸的菠萝蜜,眼睛突起,活像新鲜刚取的鱼泡,手指拉长,数量变多,操纵起打碟机不在话下,腿部肌肉萎缩,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像是垂髫小儿刚刚学步。

因为一切都在大脑皮层得到满足和刺激,巴甫洛夫的狗,反射性地快乐。拥有了极致的享乐之后,该怎么去适应戒断,面对被困在原地的现实。一旦接受了夏季必须有空调的设定,炎热的沙漠,踩在粗粝的沙子,脚底板发烫,口干舌燥,就是在受苦。

罗宾永远不会抛弃惨淡的现实世界,走向步步生花的虚拟,是因为无论放多高,她都是红色的箱型风筝,会被儿子亚伦的病拉回来。就像《盗梦空间》柯布手中握着的陀螺,有了它,才可以分辨幻境和真实。结尾处她为了再次见到亚伦,投身幻境,成为他,以他所想到达他所在之地,心心念念所见到的,是真实的儿子,抑或是水中捞月,碎掉一地波光。

也许当人类有一天蜕掉壳般的身体,以思想穿越茫茫太空时,失去了锚点,是穿行在嵌套的模拟器中,还是勇攀太空高峰,也就不再重要。混乱变成唯一真实。

 7 ) 未来学大会与鲍德里亚

未来学大会是一部非常有趣的作品,真人拍摄与动画相结合,我们将从女主角罗宾所代表的符号内涵与鲍德里亚的理论结合,来分析电影的深层内涵。

女主角罗宾是个曾经非常成功的女演员,曾出演过公主新娘和阿甘正传等经典电影,夺取过影后桂冠,不过由于整个产业革新,未来的拍摄工作不再需要真人演员了,而是启用电脑合成演员“形象”拍摄,从而规避真人演员本身出现问题,并且一次买断,相较之下还可以节约成本。所以,电影公司要求女主角出卖自己的“形象”继续用作公司安排的演艺生涯...

此时的罗宾由一个拥有内在表达的演员变成了一个具有商业价值和受人崇拜(象征意义)的符号,电影与观众的交流、演员的表达化为商品关系,也暗示着未来社会的本质是拜物质主义的,并且由符号所统治。

在《消费社会》中,除了马克思提出的价值(Value)、交换价值(exchange-change)、使用价值(use-value),鲍德里亚提出了第四种价值——符号价值(sign-value)即商品在物体系中通过区别自身并获得奢侈地位的价值。而就目前来看,符号价值确实已经超越了其他价值,成为当下社会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20年后,罗宾受邀来到“阿巴拉哈玛”参加“未来学大会”

人们可通过服用致幻药物进入了一个自己创造的动画化的AR世界(罗宾的阿巴拉哈玛是80年代的迪士尼动画,根据演员的实际情况而选择的乌托邦)

在这里罗宾还被强行看了一会自己形象制作的电影的广告

阿巴拉哈玛向我们展示了鲍德里亚拟像理论的第三序列「仿真」即一个类似于“主题公园”或者“二次元”一样的与现实区别的虚构世界,在这里,真实与虚幻的界限被药品消解。

而罗宾受邀来参加这个大会,因为麦拉蒙要为罗宾的形象版权再续二十年

这次甚至懒于委婉表达

未来学大会的目的就是将“阿巴卡哈玛”这个主题公园彻底内爆,麦拉蒙集团推出他们最新的产品:可以变成他人的一种致幻药剂,也就说你可以变成你想成为的任何人,此举也标志着电影的淘汰,因为每个人只需要一份药剂就可以自导自演自己的电影。(实际也讽刺了当代电影已经由艺术家的自我表达变成娱乐大众的工具)

事实上,在消费主义社会中,资本会通过广告的方式,将物品与生活方式挂钩,比如喝红酒代表我很有情调,买LV代表我很高贵,媒体使我们生活在一种拟态环境中,让我们认为我们拥有这样东西,我们就可以想电视明星或者社交媒体明星一样生活。人们通过物品也就是通过获得某类符号来假性获得一种生活方式,以此来象征我们是处于一定的社会阶级上,而获得满足感。

集消费社会大成的符号莫过于卡戴珊家族了

而这种新型药剂使消费隐喻的目的直接一步到位了,我们不需要通过物品、符号来模仿那些人了,我们可以直接成为他们。我们通过药品不停地替换自己身份,自我也在不断的被替换,我们迷失在不同符号与文化为我们制造的海洋中,自我与真实不断内爆,最糟的部分是:也许我们会变成没有自我,只是用符号堆砌装点自身而成的一个幻影。 不过也正因如此,人们间的纷争也消失了,每个人的欲望都可以得到满足,从某种意义来讲,这里就是一个乌托邦。

不过罗宾还是能明白这里并非一个真实的世界。故事发展至此就变成了经典的黑客帝国问题——蓝色药丸还是红色药丸,即在面对超真实比现实更加真实的时候,我们价值观到底会朝哪个方向偏转呢?

当迪兰问罗宾,你想变成什么的时候,罗宾选择了Usher Syndrome(先天性聋视网膜色素变性综合症)这是罗宾儿子的所患病症,他还是想和儿子Aaron在一起,并回到现实世界寻找Aaron,得知Aaron也已经服下药剂,又义无反顾地再次服下药剂,寻找Aaron。电影主创在这里给了我们答案,“自己所在意的人去了哪一方,我们就去哪一方”,这个结局可能会被觉得俗套,但是却是我能想到的最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结局了。

女主最后服下致幻药剂后,回到自己的子宫,作为Aaron出生,这样就可以照着Aaron的足迹,最终找回Aaron

既然超现实比现实更真实,那么真实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 End -

关注伊卡洛斯的新世界,让我们一起靠近太阳

 8 ) 不值得看。

作为读过原著的观众,失望之余不免严厉。该片是仿佛很努力很用心还是做出了残次品的垃圾。论故事有那么强那么适合动画发挥的底本原著,论范例红辣椒珠玉在前,却搞得原著不像原著,原创又没创出什么,连基本内在逻辑都没有,沉闷黯淡、转场极其生硬,动画真人交替毫无逻辑,书中那么多奇思居然都浪费掉,简直浪费时间。

 短评

科技时代先是把人变成一串代码,然后是变成化学分子,只要闻入味道就能看到你想看到的,成为你想成为的。从神话到后现代社会,一切转瞬即逝,你不再是你,而是被他人利用,成为他人的注脚,而这种伤害和失去是相互的。罗宾怀特,阿甘喜欢的女孩和纸牌屋的总统夫人,在片中演出了作为演员的复杂。被机器捕捉表情的那段是失去演员这一身份与职业的开始,这种时光的奔赴不会回头。在吸入药剂成为动画人物踏入麦拉蒙号的时候,舒伯特的D929第二乐章响起,描绘着变成代码后的电影明星,电影这一最年轻的艺术,到最后或许真的会成为刺激大脑的电波,对于追求大片的当下真讽刺。

4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想看2014-01-02] 2013戛纳双周。女主角用本名出演且cue本人的职业生涯这件事还是蛮厉害的,有点想看看莱姆的原作。对未来反乌托邦的描述也太套路了点(反乌托邦故事里,看到抵抗军就想笑),加上对影视行业特别套路且说教的自反……当然真人进入动画的那个时刻实在是美妙,动画与真人的对比也相当棒,但是其实缺少一层两重世界穿透性的互动(就是动画空间里发生的事情,在现实空间里怎么对应),这一点上[盗梦空间]和[头号玩家]都做到了。虽然确实是好片但实在打不出五星。

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豆瓣春日影展# 非常创新,颠覆的乌托邦类型电影。影片有很多含蓄的隐喻,虚拟网络文化、知识产权、权利、自由、恐怖主义、资本主义、生命延长……前半部分是电影业的未来启示录,罗宾的形象、她的所有情绪被扫描进了电脑,从她签约之日起,她就被禁止表演,再也不能表现她的才华;后半部分动画是离奇怪诞、充满想象力,迷幻的世界,大多数人否定真相,选择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7.5/10)

8分钟前
  • 狼矛
  • 推荐

一部关于迷影哲学的终极寓言,前半段还在阐述数字时代技术奇迹与传统行业情结陨落的对立矛盾,后半段就将这种潜在的存在主义迷思直接放大到结构置换的无限解读中去。看似宏大叙事背后的背后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选择,爱,家庭,梦境,重生。动画制作秉承怀古迷幻风,配乐煽情恰到好处,信息量也很大。

12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与原作氛围相比改编可以用『绝望』二字来形容。娱乐至上的社会以数码取代真人演员,二十年后在大区域内进行致幻药剂实验,四十年后人类缩回精神世界的壳里等待死亡。象征自由的风筝撞碎钢铁飞机只是梦境,或许此刻的我们都不是真实的。

16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米歇尔冈瑞加塔可夫斯基,再来点韦斯安德森和特瑞吉列姆,造就了如此超越时代的作品,那游离飘渺的视角是否来自于人类也未可知,可能电影本身就是属于未来的,但我们却依然能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为其中的影射而思索,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庆幸,庆幸我们还存在于能够感触的世间。

18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科幻概念玩的飞起。乌托邦固然虚幻,可现实同样不堪。在这么个娱乐至死的梦幻乌托邦时代,动画沉浸取代真实社会,如何辨别真实与梦幻未必最重要的,是否有勇气逃离“柏拉图的洞中世界”才是脱离的关键。本质上,都是现实里给穷人精神高潮的维稳工具,穷人是不配拥有“自由意志”的。大趋势看,这概念可能真的就是未来。7.8

2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好烧脑,一开始以为是讽刺未来科技和电影工业的(喜欢!),变成动画之后发现完全变成了另一回事,然后变回真人之后就彻底没边儿了。。。这思维真是比里面的翅膀和风筝还要无边!我要看原著!另外你们是不是都没看出来演罗宾莱特的女儿的是超脱里面的贾斯汀碧波啊。。。

2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凡是和哲学和未来学沾边的东西,总会让人觉得烧脑,一个不再需要演员亲自表演的未来,一切都被数字化和电脑CGI取代,让演员在大银幕上永不老,甚至让死去的演员的复活。但致幻的未来世界依然绕不过一个人一生中的那些遗憾和不圆满,无论从幻觉中找到多少次弥补的机会也都是让遗憾更遗憾。★★★★

2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能拍出这种电影的 一定是神

28分钟前
  • 鹿拿
  • 力荐

把电影还给电影后演员还剩下什么?前40分钟太打动人心了,以至于后面动画反而相形见绌。罗宾·怀特,终于记住了这名字。不是“阿甘正传”里永远在路上的女孩,不是“共犯”里被冤屈的林肯谋杀犯,不是“纸牌屋”里无情的政治女性,她叫罗宾·怀特。

3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真人部分略弱,还是动画部分更有味道。绚烂与绝望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优点:有想法的改编,没一门心思“还原”原著;缺点:对真-幻关系的讨论有亮点,但基本上是原作的功劳,编剧自己添加的伐木累故事属实平庸,说充满哲思的相当一部分应该都不思吧,与此同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过于简单化以至于使这种批判沦为姿态丧失有效性。还改不了非要给真实找一个“保证”的基础主义毛病,所以最后的结局就是没有改变,掌握表象之后的所谓真实当然没有任何反抗-生成的可能。

36分钟前
  • Xieirse
  • 还行

没完全看懂,不太喜欢这种画风。总体上是一部梦蝶型反乌托邦电影

41分钟前
  • 罗夏
  • 还行

真人部分漫不经心,动画部分力挽狂澜。

45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好久之前看过,前几天还在微博上推荐,到头来自己都还没在豆瓣上点“看过”……关于这个片子可以说的太多,现在只说一句:这片子早晚被封为神作!

49分钟前
  • 心生
  • 力荐

近年较为罕见的软科幻大作《未来学大会》,真人加动画的啮合,令观者脑洞大开,上天下地、云里雾里。但探讨的主题似乎有些嫌多,前半段像《33D》那样大肆讨论电影的未来——尤其是真人演员的未来。后半段正式进入了嗑药的真实与虚拟世界讨论,无奈不知如何收尾,倒打一耙,以此生不渝的母子情收场…

5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很少看到这么难懂的片子了⋯⋯不过大半原因是因为电影用词较深,对话快,所以语言跟不上吧(VO法语字幕)故事和观念是明白的,但逻辑与细节难以理解。三个聪!明!姑娘看完了面面相觑,大叹好!难!懂!!!不过不懂也不影响欣赏,动画部分非常美,一定有吃一些致幻药品才能做出如此画面吧。

54分钟前
  • j u n
  • 还行

致幻剂是人类精神最后的堡垒?飞艇是现实与虚妄交融的集控站,不仅在其功能,更在其形象表达。动画化的未来世界,消瘦了人类实质的肌体,却让繁花与哲人成为生活之中心,不在乎现实的得失,享乐在互动的高等灵魂层面。回到现实如直面遗憾的过去,谎言洞破,这转折真叫我悲悯。亲历一遍,爱更无憾。

57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推荐

3.5;采用了莱姆原著中致幻剂达成未来狂欢盛世的概念,但比起原文本之高度隐喻、时间线之跳跃和政治指向性之强,本片的重点紧扣于母子关系的羁绊与电影在未来是否有存在必要,倒也别开生面,毕竟原样呈现原著极其困难,影片在情感部分的浓墨重彩弥补了想象的不足——虽然多少因轻“技术”而显得清浅。前半部真人部分还可以砍掉些,动画部分的华彩很美,但流于浅尝辄止,这么好的概念落脚于“爱”还是太美式了。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