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梦

记录片大陆2019

主演:内详

导演:陈为军

 剧照

城市梦 剧照 NO.1城市梦 剧照 NO.2城市梦 剧照 NO.3城市梦 剧照 NO.4城市梦 剧照 NO.5城市梦 剧照 NO.6城市梦 剧照 NO.13城市梦 剧照 NO.14城市梦 剧照 NO.15城市梦 剧照 NO.16城市梦 剧照 NO.17城市梦 剧照 NO.18城市梦 剧照 NO.19城市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16:34

详细剧情

  鲁磨路,武汉市区一条热闹的大街。人行道上一个旧电话亭和简陋的水果摊是河南农民王天成一家的谋生之所。十四年来,他们与城管之间你进我退、软磨硬抗,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摊王”,也算在城市里落了脚。王天成是70岁的脑中风患者,妻子癌症晚期,儿子是没有右手的残疾人,他们唯一的开心果是正读初中 的孙女萍萍,健康开朗。 “一家人留在城里,萍萍成为武汉人”是全家人的梦想,日子过得艰难而平实。直到有一天,鲁磨路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打造“珠宝一条街”,需要彻底清理所有沿街摊贩,王天成一家和城管中队的矛盾开始升级,一场“生存保卫战“就此展开…… 严格执法的城管碾压占道小贩?还是,最牛“地摊王”钉牢城市中心? 城管与小贩生死争斗的原生态故事,官民冲突与互动的真实过程。 关照当下中国人蓬勃生长的“城市梦” ,你、我、他都可能是“王天成”。

 长篇影评

 1 ) 生活在继续

城管与小贩,两个当下中国冲突的身份标签,每每出现在公众视野,都伴随着气势汹汹的舆论与曝光。展露在公众眼前的撤摊事件,通常一边是以死相逼、寻求生路,一边是秉公执法,毫不留情。网络遍布的快消时代,人们善于迅速的同情弱小及痛斥暴力,却很容易忽视掉,在那些面目惨状的案例当中,包含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隐情。而那些被略过的事实深处,恰是当下社会阶层间的复杂性展现。

在追逐“城市梦”的群体里,鲁磨路上的王天成绝对算特别的一个。他的“特别”之处不在于儿子是残疾人,老婆得了癌症,孙女仍在求学,自己身体也不好——这些比常人悲惨的地方,而在于他自身那种强烈的性格。

作为武汉市区有名的“地摊王”,面对城市美化“拔钉子”的迫切需求,王天成好像并不害怕城管人员,甚至会计划和谋略,主动出击。当有人侵犯到他维持全家人生计的摊子,他便会毫不犹豫的付诸暴力,其中不乏伤害到自己与执法人员的鲜血冲突。

所以,《城市梦》出现了几场激烈的对抗情节。那些场景与我们认知里的城管执法状态大相径庭,暴力和无理出现在小贩身上,而城管人员处在弱势的一方。有的被追打,有的被辱骂,看起来毫无抵抗之力。稍不留神就言语激动的王天成,从不相信妥协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和解,其撒泼打滚之状,令路人咂舌。

可镜头一转,又是王天成那个举着断手卖水果的儿子、等待老伴端来中药的病妻,以及企盼着“今天饭菜吃点肉吧”的孙女。

他的家庭太特殊了,儿子、老婆和孙女,无一具有反抗能力,都是生活的弱者。而他在这样的家庭里,承担着“保护者”的角色。强势的性格和带刺的外壳就是他保护家人的方式。王天成深谙底层社会“非强即弱”的道理,他的某些行为可能是无理的,但那种为家人豁出去的性情却可以被理解。

正是这种强烈的保护欲望和责任感,让这场可能实现的调解变成难题。

《城市梦》的镜头也跟追着城管一方。打破了往常残忍、暴力的刻板形象,事件中的城管人员显得温和,并且通情达理——尽管他们的理智有被王天成的无理所衬托的成分。影片如实的记录着城管人员一面找寻合适的解决方法,施行“撤摊”与“安摊”;一面与王天成斗智斗勇,进行着跨越几季的持久战。可不论怎么努力,仿佛他们的商议结果就是不能在王天成那里得到正确的传达。面对一次次交付的妥协方案,王天成给出的答案就是抵触,以及强烈表演特性的示威行动。

他好像很强,可以与人以命相博;他好像很弱,自己走路都会跌地瘫倒。你看着他会觉得可怜和搞笑,会同情也会跟着看热闹的路人一起生气。困难家庭的苦痛情节被不断地用一种幽默的态度表现出来,传达着这个时代底层人民性格的荒诞和复杂。

虽然看上去情绪暴怒,胡搅蛮缠,但王天成跟普通小贩还是有很大不同。他激烈的言语中总能存有一定的理性逻辑,也不乏幽默灵光一现,甚至频出金句。正是这种过于戏剧性的摊贩场景,让王天成在大庭广众发表的言论有“台词”的成分。其实,王天成那份看似极具表演性的智慧,恰恰是十分真实的。这种智慧来自于他所处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来自于他在一次次矛盾抗争中汲取到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这是一种寄居于底层的智慧,是一种需要用暴躁、激烈、幽默和乐观去包装的,悲哀的智慧。

激烈如王天成,他为了全家获取更好的生活,为了孙女能够改变命运,无比努力的与生活进行长久斗争。并且无比确信,只要斗争就会胜利,扎根城市的梦想终将实现。

“他们是生活的弱者,我们是工作的弱者。”面对城市美容发展和摊贩继续生存的两难问题,尽管城管人员的执法已经远离野蛮时期的打砸抢,在向文明与完善趋近,但在某一立场下两种身份很难真正进行沟通。

影片从他们两个角度进行客观记录,暴露出这种矛盾的复杂性。同时,也在有义气的城管身上,在愿意沟通和最终被感动的妻子身上,展示着理解与包容的可能。撇开冰冷的条例制度,《城市梦》里的执法人员,仍在不断用自己的方式输出理解、争取两全,为移除与安置的达成而努力着。

然而,直到影片结束,王天成一家同意搬走、获得新的售卖岗亭;直到小贩“被感动”,城管完成任务;直到这个事件告一段落,也无法宣告“城市梦”的最终实现。小孙女的笑容是那么无忧无虑,的确,今天的她被保护得很好,但未来的她仍将面临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所以他在弱势当中无理着。而看似被他狠狠掌掴的可怜城管,恰代表强势的一方,在强势当中无奈着。

再烈的性情,再强的斗争,总归是一场“光脚不怕穿鞋”式的垂死一博。在王天成们向往的城市面前,在这个可能延续几代的梦想面前,在未来更多的挑战和困难面前,他们短暂的“胜利”过,却依旧是弱者。

事实上,王天成和儿子两个人,都头脑清晰、思维活络,可以去为自己争取利益,可以通过劳动维持生活;家里的小孙女阳光可爱,正向着“读大学、找好婆家、成为武汉人”的目标积极前进,在家庭的“保护伞”下茁壮成长着。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里,拥有希望的王天成家,绝不是最惨的一类。

影片最后的镜头里,美丽的城市获取殊荣。镜头之外,底层的他们还没有得到城市的接纳。

生活还在继续。


本文首发于公号:MOVIE木卫,欢迎关注。

 2 ) 我们在同一座城里同床异梦。

和在座各位可能不太一样,我是作为一名城管人,和同事们一起观看地这部影片。其实很早我就对这部影片有兴趣,奈何排片太少未能成行,单位给我这次特殊的观影机会真的非常开心,所以想把我的所思所想也记录下来,也是对我喜欢的城市,我喜欢的职业,和我喜欢的导演的尊重。

「关于真实性」

看到一些短评认为这是一部城管宣传片,充满主旋律,背离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关于这一点我有不同的想法。首先,我所熟悉的城管执法日常早就不是那些打砸抢了,我不否认曾经有,但现在不可能也不再允许,所以片中展现的执法方式真的只是常态。其次,我真的不觉得片中的执法手段高明到要用演的,细看就会发现,中间也暴露出城管工作中的很多问题,不完美正好就是真实。我们有需要改进的,我们也一直在成长。

「同床异梦的人」

其实我觉得片中最有意思最值得琢磨的人是王天成老爷子。他在片中的种种语言表达让我感到他不是个普通农民。虽然经常情绪激动疯疯癫癫,但是他总是有些出人意料的语句和用词,这让我对老爷子的经历非常感兴趣,我猜应该以前也是受过比较好的教育。还有他的儿子,字很漂亮,写表态信也是思路清晰文笔流畅。我觉得他们是有故事的人。

王天成老爷子其实不愿承认自己是河南人。他说他死都不回去,死也要死在武汉。可是他也不认为自己是武汉人,所以他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孙女能够嫁给一个武汉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最终确认他们武汉人的身份。城市里又有多少人是这样!没有一个完整又明确的身份认同,于是变得焦虑,其实我们都有可能是王天成。可是眼下有没有一个解决的最佳策略呢?户口制度被逐渐消解掉的意义,新的替代方法还没有产生,这个才是矛盾的源头。

 3 ) 《城市梦》生存梦与城市梦

一部写实的,具有现实意义法制教育纪录片,也是第一步展现城管执法与在大城市艰难生活的弱势群体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拍摄好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站在水果小贩或者是执法者的视角去看问题,而是站在了第三视角,以一个公正客观又有怜悯同情的双重视角去看待的。相信每一位看过纪录片的人都会有所反思。 首先站在城市规范治理的角度看,为了市容市貌,让整个城市变得更加和谐有序,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根据城市管理的法制法规去对小商贩的不合理行为做出约束,这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的工作。肯定了他们工作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我想谈的是在执法的过程中,我们执法人员应该如何处理好与商贩的关系,这个可能是每个城管人最应该注重的问题。法制虽然是坚硬的,但是执法的对象确是活生生的人,就像执法人员在纪录片中反复强调的一点是,一定要讲究策略,要处理好问题。简单的暴力执法同样也能快准狠的解决,但是这样的执法会让群众信服嘛,造成的社会舆论会怎么评价城管群体呢?法律还具备公信力吗?破解这些问题,我们就不能一刀切,以解决好问题为导向,而不是生搬法律法规,仅仅以处理问题为目标。

...待续

 4 ) 真正的城市梦,是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现实往往比戏剧更精彩,《城市梦》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这可能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笑的喜剧片,还是笑中带泪的那种。

观影过程中,影院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观众们的笑点大都集中在70多岁的王爹爹王天成身上。

故事发生在2014年,老家河南的他来武汉十四年了,为了养活一家子老弱病残,他以政府照顾残疾人给他经营的一个街边报刊亭为据点,一点点地将“家族生意”扩张成了集水果摊、服装摊、零碎日用品小摊为一体的,长6米、宽四米的占道经营托拉斯。

故事的所有矛盾冲突,就围绕着王家要保卫小摊来保障自己的“生存权”,和城管要清理违章占道经营的无照商贩的矛盾来展开。

王爹爹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与城管斗智斗勇。

他嬉笑怒骂、出口成章的风采让多少读书人都自愧不如,我反复思考如果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哪个老戏骨能演出他的感觉,竟然无果。

也许黄渤再过20年能演出他身上那股劲儿来。

受过教育的他说话中气十足,片中又一次和城管冲突之后,转身就拆开几个水果箱,铺在车辆川流不息的马路中间开始写他的状子,“我控诉!”

他自有一套严密的行为逻辑和处世哲学,喊出的口号和模仿斯大林叼烟斗的样子带着浓重的那个年代的气息,“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看来是深受毛时代的影响,而认为“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这种想法,又显然继承了自古以来的民间传统思想。

所以他时而对着城管队长下跪求情,时而背诵宪法捍卫自己经营的合法性,时而撒泼追打城管队员、对他们吐口水……

时而又躺倒在地控诉城管欺负他们一家子:“他们城管欺负我是个脑梗,我老伴儿是个癌症,我儿子是个残疾!我儿子为改革开放没了右手!”

就像有钱人无论东西方的神佛都一样拜,王爹爹那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价值观念也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至上,你很难说他信仰什么,你能肯定的,是他善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着他在长久的底层生活中,锻炼出的独特的生活智慧。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王爹爹是个天生的演员——他天生知道怎么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无论是鲁磨路上的路人,还是影院里的观众,都被他的活力给震住了。

看过陈为军导演上一部作品《生门》的观众,应该都对那种冷峻、真实到让女性感到恐惧的风格记忆犹新,所以冷不丁看到《城市梦》这种带点底层生活喜剧的风格,还挺令人感到意外的。

不变的,是陈为军导演镜头下那些发生在武汉的人和事,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

他们虽然说着不同的方言,但让人感到非常熟悉,他们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的、却往往没有真的去“”的那些人。

观影之前看到剧情简介,脑补出的“钉子户”和“城管”的对抗,自然是脸谱化,非黑即白的。

纪录片的妙处就在于此,它告诉你,真实的生活,往往比你想象中更复杂。没有所谓的好人坏人,更没有非黑即白的对与错,有的只是广阔而模糊的灰色地带。

陈为军导演在影片开场之前的VCR里就说,他不想对影片中的人物做任何评价,他想说的一切,都用客观中立的镜头记录下来了,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三观,做出只属于自己的判断。

真实的生活,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

王爹爹一家,保护水果摊的时候像是不折不扣的刁民,回到家一家几口在漆黑油腻的出租房里吃饭、询问孙女王展萍学习成绩的时候,王爹爹颤颤巍巍地端着熬好的中药送去给老伴儿喝的时候,观众又会发现,他们只是最普通不过的老百姓,他们舍得吃苦,愿意为了自己的“城市梦”自食其力,就像大城市里每一个在打拼的人一样。

儿子说起父亲的“不讲理”,无奈着带着一点点骄傲:“我父亲就像老母鸡一样,张开羽翼把我们一大家子人护在身下,我们就像是被老母鸡护着的小鸡,如果没有他,我们这十四年早就在武汉过不下去了,早就被鹰叼走了。”

而印象中强势蛮横的城管们,在气势十足的王爹爹面前,反倒像是十足的弱势群体,他们不止一个人被王爹爹打骂过,衣服被扯开了、胸脯上都是抓痕,他们从不反抗,“他(王爹爹)就是激我们动手,我们一动手就完了”。

△有个去调查的城管还是新人,被王爹爹打了,委屈地直掉泪。

所以片中出现了非常滑稽的一幕,城管们斗智斗勇好不容易偷偷地给王家的违章建筑测量了面积,“卧底”盯梢的队员发现王爹爹气冲冲地骑车走了,赶忙通知队里,队里留守的队员吓得跑去关大门,然后进入一级警备状态:“王爹爹可能要来啦!”

双方强弱颠倒,好一出魔幻现实主义的大戏。

而《城市梦》这个片名,在双方的斗争中方显露出真意。

王家的“城市梦”是想要在这个大城市扎下根来,让家里的第三代好好上学成为城里人,王爹爹对着镜头说:“你别看我好像和城管闹的很不愉快似的,其实我特别喜欢武汉,我死都想死在武汉,不回去了。

城管的“城市梦”,也是武汉的“城市梦”,近的是要争取“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让街道这些硬件设施整洁卫生,井井有条,而远的是要让更多像王家这样的外乡人,在武汉站住脚跟,实现他们的城市梦,这才是城市发展的软件。

而文明执法,也就成为了武汉想要实现“城市梦”所必须要做到的软件。

正是因为这点要求,城管手握权力,却更不能滥用。

城管执法队员李忠于大概是镜头里挨王老爷子打最多的人,他无奈地背对镜头说:“他们是生活的弱者,我们是工作的弱者。

《城市梦》不是国家机器与平民百姓的对垒,更像是两类“弱者”在碰撞中研究如何共存的哲学,怎么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以前常说,底层社会是个互害性的社会,任何稍微有点权力或者力量的人,都把刀挥向更弱者。

一开始王家和城管的激烈冲突,也来自于双方互相的不信任和不了解,王爹爹觉得城管是因为没有收到“保护费”所以故意为难他们,城管是认为王家无证经营连房租成本都没有,应该每月收入颇丰,一直不舍得搬就是在“扮猪吃老虎”,用弱势群体的身份当挡箭牌。

城管队员们最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帮王家找好了新的地点帮他们摆摊,他们就是不同意呢?他们难道不知道占道的违章建筑总有一天是要被拆除的吗?

王爹爹头一梗,执拗地说:“我们穷人想不了那么长远的事,我们过一天算一天。

王爹爹拒绝城管给他们提出的一切建议,一来是因为他对公职人员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和怀疑论在作祟,二来是典型的穷人心态。

在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合著的《贫穷的本质》一书中提到,“穷人常常拒绝我们为其想出的完美计划,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些计划会有什么效果。

书中的很多理论,在王家人身上都得到了印证,例如穷人往往会拒绝为预防性的药物付钱,往往会拖到病症加重,才花更多的钱去治病,王天成和老伴儿的病,都是拖延造成的。

还有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王爹爹坚决不肯搬,是因为他未经考证就认为其他地方都不如他现在占据的位置好,就算别的位置好,也需要花上半年时间去培养老客户,他不想未来如何,只考虑可能会有半年时间收入减少。

他们的行为常常反映出这样一种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时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只关注当前,而且拒绝改变。

但是王家的第二代想法已经有所不同,23岁就在工厂里因为冲压机失去一只右手的儿子王兆阳和儿媳,都意识到武汉要发展,他们是不可能不改变的。

话少的儿媳主意却很坚定:“如果我们真的摆不了摊了,我去广东打工也是一样的,我们萍萍以后一定要留在城市里生活,不要回老家去了。”

他们开始更多地考虑未来,计划中的未来,女儿要争取考个好大学,然后找个门当户对踏实肯干的小伙儿结婚,“我们不想高攀有钱人,比我们有钱太多的女儿结婚了也不自在不幸福。”

城管队长年纪和王兆阳相仿,家里也有个女儿,谈到共同的话题,双方终于心平气和起来,双方的城市梦,终于有了交汇的方向。

在我看来,片中最后那个光明的尾巴,与其说是公权力的大获全胜,不如说是人性的胜利,脱下双方的社会属性,我们都是普通的、渴望美好生活的一个一个人,回到人的身份,我们才有了互相理解和体谅的可能。

只有所有人把人当人看,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真正的城市梦,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5 ) 他们有了自己的happy ending吗

全篇以从河南去到武汉生存的王天成王爹爹一家在武汉摆摊生活的转变态度为线索进行叙事,讲述摆摊的贫困群众与城管两方的持续斗争。武汉为创建文明城市,要对街道两边的无证经营摊位进行整改和拆除,占领报亭的王爹爹一家的两个摊位成为一条道路上的钉子户,让城管费劲脑力整治。 起初是站在王爹爹的视角,向观众展示受害者的情况:家庭贫困、几位成员都患有程度不一的疾病,有癌症与残疾、其孙女正在读初中二年级。转换至城管视角,展现出城管为整治该钉子户做出的工作与努力,与王爹爹一家斗智斗勇,各种手段都用尽。随着讲述视角的多元展现能发现王爹爹有些蛮不讲理,懂法但是不遵守法,可能是有镜头的跟踪拍摄,王爹爹几乎全程表现得都比较激动,尤其是与几位城管支队负责人的交涉中。王爹爹的儿子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不仅仅是单纯外出打工的农民,性格上与父亲有所不同,不偏执肯听劝。王爹爹的妻子与儿媳都比较通情理,最终他们一家与城管和解完成摊位的转变与两位女性有很大的关系。其中的几位城管也都尽心尽力在帮王爹爹一家解决问题,不断的谈话交流,市长也出动与他们交涉,最终帮助他们一家寻求到合适的摊位,帮助他们在武汉继续生活。 城管有这样一句表达:“他们是生活的弱者,我们是工作的弱者”,一边是生活巨大开支的需要,一边是城市改造的急迫,在这个避免不了的矛盾与冲突中让我们感受到双方的不易。这个故事的最后是圆满的结局,希望曾经所有满足我们蓬勃的“城市梦”而被迫改变地摊生计方向的人们也都有他们自己的happy ending。

 6 ) “地摊王”PK城管大队,奥斯卡提名导演陈为军新片《城市梦》今日上映

“一手打,一手谈。不打,在武汉待不了14年。不谈,一家人在武汉生存不了14年。” 「占道钉子户」王天成说。

“他们是生活的弱者,我们是工作的弱者。”武汉市洪山区城管局执法队员李忠于感慨道。

无论哪个城市,城管与摊贩都会上演“恩怨情仇”,轻则动嘴,重则动手。如何找到两者的平衡点?管理“死结”怎么解?纪录片《城市梦》给出答案。

今日(28日),以城市治理为题材的纪录片《城市梦》全国上映,近日影片在成都举行首映礼,制片人戴年文、监制陈梁到场与观众分享电影的台前幕后,并接受了凹凸镜DOC的专访。

“地摊王”PK城管大队,

奥斯卡提名导演陈为军新片

《城市梦》今日上映

作者:何佳穗 编辑:Sunny

《城市梦》由《生门》导演陈为军执导,因身体抱恙在国外修养,导演通过视频与观众问候,表示“我所有想说的都在这部片子里”,并坦言:“这是我告别这么长将近20年纪录片生涯的一个机会,喜欢我片子的朋友,我们就在此别过。再见了观众朋友,谢谢大家。”

语落龙标起,电影开始。影片讲述了武汉鲁磨路上的「占道钉子户」王天成一家,与城管斗智斗勇14年的“拉锯战”。一面是70岁的王天成在报亭前摔东西,打耳光,骂脏话,读宪法,写大字报,一面是城管部门卧底暗访的“无间道”。

看片过程中观众不时发出笑声,有人感慨“这个老爷子太牛了”,最后残疾儿子写的信让观众连赞 “这文采了得!” 映后交流,有观众直言“看到了城管的另一面,对城管有了很大改观”,也有观众提出尖锐问题,引发不同讨论。

1

没有任何人干涉创作 凹凸镜DOC:一提起城管,大多人条件反射“粗暴执法”,但此片看完很多观众对城管有了改观,怎么想到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

戴年文:城管上新闻并不罕见,负面新闻也多,以至于大家有了刻板印象,尤其是2014年相关报道很多,我们就想能不能找到一个切口。当时武汉有几个新闻,比如鲜花执法、体验执法,我们感觉这个城管局更开放一些,因为首先要取得他们的拍摄许可,我们就联系了武汉市城管局,说明拍摄意图,他们表示欢迎,说我们是阳光执法,希望借此让大家了解城管的不易。真的很感谢他们。签好协议,互不干涉,我们跟拍了一年,他们也是这个月11号才看到这部电影。

注:8月11日武汉首映,王天成的儿子王兆阳和孙女萍萍来到现场,王兆阳含泪看完片,哽咽表示如今回想起来,当年自己一家人的行为确实给城市管理添了些麻烦,“但这个城市给了我们包容,给了我们生存空间,让我们安居乐业。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天堂,我的天堂就是留在武汉的城市梦,现在我有了一个安定的家,日子过得很安逸。”

陈梁:传播学有一个经典之论,只要敲击社会绷得最紧的那根弦,必然得到回响引起震动,我们希望通过纪录片,呈现当今中国社会经济人文生活等各方面,我们是按照艺术传播规律,艺术创作规律去做一部好电影。

2

王天成所有表达乃真实生活表达 凹凸镜DOC:跟拍一年中,城管和小贩的事很多,如何选定王天成作为拍摄对象?

陈梁:确实拍了很多素材很多人,但王老爹很特别,他有他的性格和脾气,对付外界有自己的一套,我们在拍摄当中逐渐聚焦,最后突出剪出了王老爹。其实最开始他不愿被拍,不过导演有办法——分组拍摄,一组拍城管,一组拍王爹爹,两组互不通报情况,大家尽量保持客观,全面记录,多角度呈现。跟拍王爹爹的摄影师赵骅,常和他唠家常,最终取得信任,而王爹爹在权衡利弊后也同意了拍摄。 凹凸镜DOC:片中王天成“金句”频出,表情丰富,有观众觉得他表演痕迹重,你怎么看?

陈梁:王老爹面对镜头有表演欲,人越多他越表现,他要博取大家的同情。我们从没引导,只负责记录,他所有表达都是真实的生活表达。

凹凸镜DOC:是否担心有人说这是城管宣传片?

戴年文:看过的观众会明白,这是一部纪录片,是取得了城管拍摄许可的电影。

凹凸镜DOC:跟拍一年素材有多少?剪辑花了多久?

戴年文:素材量大概600小时,我们先选片段,找到故事线索,确定王天成后,按照电影节奏来剪辑。剪辑大概花了两年。

凹凸镜DOC:《城市梦》是最初的名字吗?

陈梁:不是,其实我们最先确定的是英文名《City Dream》,最初中文起名叫《城管》,后来想过《我不是钉子》《拔钉记》等若干名字,想来选去,最后直译了,各方都能接受,都觉得不错。

戴年文:片子讲的是小人物的梦想,王爹爹想要留在城市,孙女想要成为城里人,执法者想要武汉变成国际化大都市,一个个小人物的梦想构架起了整个故事。什么是城市梦?城市有城市的梦想,城市人有城市人的梦想,每个观众有每个观众的理解。

3

RAP吸引年轻人,将出剧集版 凹凸镜DOC:片子的配乐比较特别,比如王天成出场的鼓点,是胡田净沙的原创?另外没想到片尾曲是“商务RAP”孙八一创作演唱,怎么想到找孙八一?

戴年文:音乐,我们是按照剧情片来设计和考虑的。很巧,胡田净沙喜欢音乐,也是纪录片的爱好者,他主动要求来。我们做了很多音乐,各种曲风,反复修改,最后王爹爹出场的曲子,也是精心选到最后不停做减法,直到所有乐器只剩鼓点,好,这种感觉就对了。我们不能说干行活,准备催人泪下了,来一段催泪音乐,没有。每一段音乐都是我们一点一点试出来的,导演说OK,这段就过。挺费劲的。

片尾曲找孙八一,是我的决定,也是想吸引年轻人。RAP词汇量大,年轻人喜欢,必然有其原因,事实也是这样,快速表达你想说的。要是用抒情歌曲,可能就几句词,表达不完。从这首歌,我也喜欢上了RAP,觉得挺有意思的。歌词里的“螺丝钉”有两个含义,一是你自身要硬要去钻,二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大环境下你是城市的小零件,只有众多零件一起,才能让城市运转起来。

凹凸镜DOC:在“映前视频”里,陈为军导演说《城市梦》是封刀之作,他对片子满意吗?几百个小时可以剪很多版本,这是他最满意的版本吗?有没有别的版本?能否在其他渠道看到?

陈梁:陈为军在开篇的视频里提到,《生门》时他觉得可能要告别观众了,因为是拍完这个再剪的。对于所有创作人来说,一个现成答案:我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

但陈为军导演目前的状况不大允许做新的更大的创作,但他也在力所能及的做其他形式的创作。这么大量的素材确实有另外的渠道可以看,相当于《生门》的做法——院线电影+剧集版,《生门》剧集版是13集,《城市梦》是11集,会在电视、视频网站播出,剧集版会更生动、更丰富,更多解读的可能性。

凹凸镜DOC:最后一家人坐在一起,但王天成不在,为什么以此作为最后的场景?

戴年文:我们觉得,到那儿时已经把事情说清楚了,王爹爹在拆完现场后并没有后面的结果,他老两口边走边说的话“给不给棚子,我都不会离开武汉。我喜欢武汉,哪里黄土都埋人。”也就说不是结果导向。好比四川人打麻将,不是说我一定能赢才打这盘麻将,而是我抱着赢的希望来享受这个过程。

王爹爹已经从农村选择到了城市,想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孙女萍萍已经是个城里孩子,虽然她初中才进游乐园,但她享受到了城里孩子在游乐园玩的快乐,也就说家人的努力有结果,付出有回报。但后面的结果必须要给,那我们就给吧,一直给到最大公约数,给到这个程度可以了,就行了。电影大家可以理解到那儿。 凹凸镜DOC:最后儿子写的“中国梦”全场都在笑,感觉有点违和,这个是安排的还是儿子自己写的?

戴年文:拍摄没有任何干涉,写那封信也是家人要写,写成那样也是发自内心,他写,我们如实拍。之前还有观众问王爹爹思想为什么转变那么快,其实没有转变,我不这样就那样不了所以就要这样。写这个,是全家人开会,老太太说“咱得给城管局写一个申请”,咋写呢,一家人开始想,最后文采最出众的儿子上手写了,就传到了局长手里,局长觉得写的不错,就继续为他找点,没这个怎么找点对吧?其实他们一家人,真的可以,讲寓言讲故事很厉害,老头学什么像什么,张口就能背诗词。 凹凸镜DOC:看了下排片,不太理想。电影投资多少?预估过票房吗?

戴年文:直接投资六七百万,票房不敢想,我们只想给《城市梦》一个电影的待遇。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不会因为孩子天资不太聪颖就告诉他别上学了回家吧。这部电影熬了6年拿到出生证(2018年报审,2020年7月拿到龙标,8月拿到公映许可证),大家不买票我也没办法,但我不能放弃,一定把它送进影院。当然,也靠大家支持,比如看过片的观众口口相传,媒体的宣传,愿意排片的影院等等。就像王爹爹一样,他想实现城市梦,自己要坚持,周边的人乃至社会也要关照他,只有这样去做,每一个小小的梦想才能实现。片中人有城市梦,我们有电影梦,或者说纪录片梦,我们想努力拼一下,实现自己的梦想。

4

作品引讨论是好事,将参加明年奥斯卡 凹凸镜DOC:王爹爹做法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是因为能作能闹才能得到关照,会不会担心观众看完有“能闹才能得到帮助”这样的导向?刚现场有城管局的人表示无论是否允许占道经营,城管的评论都不好,值得大家深思,你怎么看?(原话:成都允许临时占道经营后,信访投诉量是剧增的,这也是我们觉得奇怪的地方)

陈梁:一部作品能引起讨论和思索是好事,但没有作品能回答一切问题。四十年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在这个反反复复中,也在不断试错,城管从最初临时组织,到拥有执法权,逐步强化,增加职能等等。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我们想请城管部门的人来看片,问委办局领导、资深媒体人“城管归谁管?”,大多人都是懵的,后来才知是归上海建交委管理,这些简单事情一般人都搞不清楚,那么在实践中,可以总结、分析、思考,但不要轻易贴标签、下结论。

聊两个花絮,片中王老爹学斯大林抽烟斗,看过《列宁在十月》等前苏联片子的人会笑,但年轻人毫无反应。在多伦多放映时,王天成妻子看新亭子照相,老外就笑,评委也笑,我们感到莫名其妙,拍照不是很正常吗?下来问,老外说这就是真实的中国人——中国大妈拍照,跳广场舞,这是触动他们的笑点。

凹凸镜DOC:《城市梦》去年在多伦多电影节放映反响不错,还获得了纽约纪录片展的评委会大奖。是否考虑参加明年奥斯卡颁奖礼的最佳纪录长片奖评选?

戴年文:电影在国内上映后,片方就开始运作在美国洛杉矶的上映事宜,因为奥斯卡的游戏规则是,所有参评影片必须在颁奖礼前在洛杉矶地区上映过。

 短评

诙谐与闹剧贯穿全片,看预告片的时候只想着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城市内摊贩与城管之间拉扯的现实纪录片,但随着影片的深入我们发现真正的含义是在讲家乡与城市,过去与未来的关系。王大爷和儿子留在哪里都无所谓,但是王家的下一代,王大爷的孙女早已没有可能回到河南农村老家。孙女从小在武汉城里长大读书,未来也会在城里上大学找工作,所以为了孙女将来的教育与人生,一家人即使是睡大街也必须留在武汉。与其说是王大爷在水果摊与城管抗争,不如想想说是一个老人为了下一代的生活和现实做斗争。

4分钟前
  • 熊不在
  • 力荐

看陈为军现在的身体状况,这一部可能真的是他最后的作品了。然而他的名字却依然无法吸引观众进到电影院看一部纪录片,中国纪录片的境况实在是太难了。《城市梦》这个名字乍一看和电影主内容并不相符,但真正让小贩们坚持着的,正是这三个字,不为自己,为的是后代。导演能够找到这样一个有代表性,并且有十足性格张力的家庭太了不起了,也是这个主角让纪录片多了一份喜感中的悲情。

8分钟前
  • 倚风帘
  • 推荐

题材太容易让人怀有错误期待,这部片对反映城管现象本身毫无意义;反倒是老爷子充满时代特征的性情与所谓秩序权利的抗衡非常真实,那代人身上特有的,看起来匪夷所思的执拗与单纯,太熟悉了。

11分钟前
  • lineline
  • 还行

粗砺,或许才是中国的真相。#书本放映# 包场放映,无锡唯一场次。现场发言的是一名真实城管,或许他们正如影院中闪现的光亮,守护着城市。陈为军告别之作,即使在执法宣传的外壳下,导演也总能另辟蹊径,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时代洪流现代化进程中,迷失奔走的总是这些小人物,传统观念和现代文明的冲突,谁对谁错,城管和小贩,其实都为底层。三言两语,互相理解。希望导演身体早日康复!

14分钟前
  • 抛开书本
  • 推荐

城管和小商贩这种“城市牛皮癣”的历史纠缠也是积重难返,一方面城市发展需要治理,一方面底层生活所迫,“他们是生活的弱者,我们是工作的弱者”,两边都觉得各自占情理,弱者的“有理”最终竟也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出路)。底层何苦为难底层?但说来底层又何想为难底层?当然,这里面经过多少修饰,或者经允许才展现出来的就不得而知了,毕竟龙标在前。说到底,底层还是谈不上尊严,还是为了改变阶层。8.0

1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之前关于《八佰》屁股问题的讨论,其实放在这部纪录片上才合适。不过,陈为军在主旋律的外衣和“保护”下已经做得很好了。选择的人物尤其好,爷爷一代是执拗抵抗,父亲一代是选择性妥协,孩子一辈已经是不自觉地要拥抱城市了。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底层人的寄生空间不断被压缩,其根基早已被杂草荒树掩盖。真是荒诞且悲凉。

19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核心价值观会背诵么。

23分钟前
  • 好样的
  • 推荐

看起来是小贩抗争史,背后是近数十年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填补城市基础生活岗位,以工作换取在城市落脚机会的变迁。对于这些远离土地、进入现代化城市的底层群体来说,他们赖以生存的工作和家之间形成了一体化和绑定的关系。失去糊口的工作,不仅意味着失去了家,更意味着失去了他们对于城市的价值,接踵而来的就是城市的驱逐。在这样的走投无路下,王天成的捍卫就有了三位一体的意义,捍卫小摊=捍卫资产=捍卫家庭,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城市梦》早就已经走出了城管和小贩之间的矛盾,提醒着我们赶快从阶层流动之梦里清醒过来,更反思了如火如荼的城市现代化。

26分钟前
  • 闵思嘉
  • 推荐

为结局加一星,“不是要感动,是要服从管理。”

27分钟前
  • IVE-郭洧江
  • 推荐

近两年看到的关于中国最好的纪录片,把中国的复杂讲得透彻。没有蜻蜓点水,没有面面俱到,没有迎合美国人对中国纪录片的口味

28分钟前
  • Oystrich
  • 力荐

作为纪录片,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很真实的双方记录,让观众自行评判,爷爷真的太搞笑了,其实无论是执行的城管,还是老爷爷到头来都是一句话的受害者,“文明城市”这些年耽误多少人。害!

30分钟前
  • 木兮
  • 推荐

地摊斯大林

33分钟前
  • 林夕告之
  • 推荐

王爹爹其实很聪明,如果他年轻的时候有更多机会,他还会在70岁用赖的方式讨生活吗?

38分钟前
  • 吕小妍41
  • 力荐

拍得很不错,虽然是纪录片,但不缺戏剧性,武汉的街头充满戏剧性。这家人的生活难不难,大家心里自有衡量。片中的男城管还行,但出镜的女城管的逻辑和话语十分讨厌。他们一家人卖水果就算月赚两万,是几个劳动力是怎样的处境换来的?她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报纸喝喝茶赚多少能公布下吗?至于她去核算水果摊进货成本的方式真可笑。卖过水果的人都知道很大一部分成本来自于损耗,有些水果两天卖不出去就成企低货。

39分钟前
  • 无机客
  • 推荐

【凹凸镜放映】武汉城管VS水果摊钉子户。题材就足够吸睛,也确实值得记录。龙标版或许剪掉了锋利尖锐的棱角,好在框架仍得以保留,也仍有惊人犀利之处。王天成一家和城管中队的矛盾与抗争过程就是个人VS集体、人情VS制度的缩影,充满了“中国式斗争智慧”。两方个体都在底层,都有作为人的感情,可以和解、共情、感动。然而高屋建瓴的领导一针见血、冷血无情地点破一切:上层需要的只是服从,其他皆为手段。正如再如何抗争,疫情来袭,覆巢之下无人幸免。不喜喜剧色彩的配乐

42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作为武汉人,工作在光谷,看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百感交集,今天光顾了王爹爹的水果摊,默默买了点水果,愿你们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

44分钟前
  • 嘟嘟噜
  • 力荐

趁还能在影院里看到,去看吧。题材太独特了,能拍出来并拿到龙标是奇迹。

46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力荐

还有什么比被一群武汉城管团团围住看《城市梦》更有意思的事情呢。

48分钟前
  • 无糖吐槽
  • 还行

武汉市城管文明执法宣传片(不是,当然明白是为了过审,但也不失为一种视角。在点映场遇到包场的洪山区城管和武汉电视台,片中的胡队长好像就坐在我前面,影片结束后接受采访述说感受,这又是我今年遇到的魔幻现实。

52分钟前
  • Moist Blues
  • 推荐

首先,这种影片能上映也算是一种进步吧,虽然说有宣传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也算是一种发声。更多的人,更多的商贩,在城市管理面前,确实是弱者,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谁愿意风餐露宿的摆地摊,更多的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城市的执法者和管理者,应该更好的想办法怎么去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取缔。前几个月的地摊经济,难道当政者一句话,地摊就合法了么?关键还在于法律怎么合理规定,并宣传执行到位,而不是一句空洞的“法律规定”。来自河南镇平的王天成一家,离我家很近,不到20公里,作为老乡,每个人分到的田非常有限,如果不出去打工,或者像片中摆摊做个小生意,根本难以为继,更别说供养子女上学。城市管理者觉得工作难,可更难的为了生存的劳苦大众。

54分钟前
  • 申由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